当前位置: 主页 > 广告新闻 > 营销策划

新闻宣传报道稿件写作技巧及范文

发布于 2023-08-01 17:24 阅读(

一、新闻六要素(必不可少的,一定要牢记)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也可说“过程”)、结果。

二、新闻组成(新闻的结构)

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高度概括,抓人眼球。

导语: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一般为事件的意义、影响或作用;背景:是对事件或任务的补充,常常插在主体部分,也可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三、新闻报道的写法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的一种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我今天主要介绍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以及几种常用新闻题材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要从事新闻写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闻?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事实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我把新闻写作的过程比喻成包包子:第一,包子馅就是新闻素材,就是你要写的这个新闻的事实;第二,包子皮就是你组稿的基本功,包子没皮何谈包子?第三,包子上的花就是你创作技巧,也许有人会较真,包子没花也照样吃。我说那就不一定是包子了,所以也就和新闻更是扯不上边际了。

四、如何写好新闻宣传报道稿件

(一)首先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性。基层通讯员在进行新闻宣传报道时光说不练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光练不说同样也只会是事倍功半。作为基层通讯员,从事宣传报道工作是件苦差事,有时为了一篇稿件,经常深夜伏案,弹精竭虑,绞尽脑汁,辛辛苦苦写出的稿件,投出去也可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新闻稿件写作之前对信息需求的判断、对信息价值的评估、对信息资料的逐步积累和深入加工的过程,也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可以说花费在这方面的时间往往要比真正坐下来写稿子的时间还要长,至少我是有这方面体会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从事新闻创作的通讯员们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砺。需要自觉地、持之以恒地来面对各种挑战,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和心血。惟有如此,方能渐入佳境,最终修得正果。因此,我们基层通讯员只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内心深处培养新闻写作的兴趣,热爱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二)勤学习、多动笔,这是写好新闻宣传报道稿件的基本功。基层新闻信息来源有限,不可能每天都遇到惊天动地的新闻,若想在报刊杂志上“抛头露面”,不勤奋是很难出成绩的。俗话说,勤能补拙,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洞察力,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习方式很简单,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看报,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对资料的理解,从中发现新闻点;另一方面经常走出去,深入一线采访,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捕捉新闻线索。所以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新闻写作除了要做到手勤(勤写)、腿勤(勤深入基层)、嘴勤(勤问)、脑勤(勤思考)的基本功外,还要做到认真研究报刊杂志刊登的新闻稿件,做到稿件对号入座。因为报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报道重点;每个版面也都有侧重,都有自己的固定栏目。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养成天天看报的习惯,在仔细研究各个版面、各个栏目报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整理素材,选好角度,按报纸的版面、栏目有针对性地精心采写、对号入座,就能大大提高稿件的命中率。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想拓宽报道面,不但要写身边有特色的消息、通讯,还应紧密结合单位管理实际,及时反映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这方面的稿子可以采用图片、言论和读者来信的形式,以增强宣传报道的现实指导性。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我们在激动之余,还要冷静下来及时地把见报稿件和自己的底稿进行仔细研究对比,从标题到内容,看一看编辑做了哪些改动。通过学、写、改反复“修炼”,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在写新闻通讯稿的同时,还要经常看别人刊登在报刊发表的稿件,从中学习汲取,弥补自身不足,再应用到工作中。同时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还要善于与其他人了解与沟通。就像打仗需要知已知彼,营销需要了解需求,新闻工作者也要善于了解与沟通。及时了解时事、政策,分析现阶段各种宣传媒介的宣传导向,如果把宣传稿比喻成一件商品,把报社编辑比喻成客户的话,我们要先了解用户的需求是什么,需要哪些方面的文章,然后才动笔写文章。找到了需求,我们还要注意适销对路,就是要积极了解报纸各个版面的主旨和主要内容,有针对性的投送稿件,这样就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善于观察和总结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每个人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身边不会经常发生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让我们去报道,我们只能通过平时细心的观察和了解才能在平凡的小事中找到与众不同,并且通过总结使它产生被报道的价值。另外要善于抓点。这里的“点”指的是新闻点。每篇新闻报道都应有它值得报道的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就体现在这个点上。平时做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它的目的性,而这个目的性往往都是围绕目前工作的热点、焦点所开展的,因此,在写新闻稿时不但要真实描述新闻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还要不断地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和目的,并且在稿件中要明确点出,一针见血,这样才能避免写出来稿件流于形势,缺少内涵。要善于充分利用新闻图片。因为新闻图片是会说话的报道,一张交待清楚、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的描述,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再配几句简短的解说,就是一篇很好的图片新闻,而且图文并茂,很容易得到编辑的青睐和读者的喜爱。还要善于“未雨绸缪”。未雨绸缪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要事先做好准备。写稿也是这样,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比如在搞任何活动之前,应先了解活动的主题,搞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心中打好底稿,活动中仔细观察和认真发掘,活动结束后就能很顺利的写出新闻宣传报道稿件。

五、纪实类新闻宣传报道的写作技巧

如何写好新闻稿件,提升新闻撰写编辑能力和写作技巧,是新闻工作者需要探寻和思索的课题。一些新闻工作者写不出好作品,其重要原因不是不了解新闻写作技巧,而是对新闻关注热情不高,影响了他们的创造空间和想象力。特别是纪实类新闻,对时效性、真实性要求更加严格,更需要采编人员提高敏锐性,多写多练,在不断地写作实践中提升新闻撰写水平,领悟稿件撰写编辑技巧。

(一)提升新闻敏感度,善于发现新闻线索。何为新闻敏感度呢?打个比方来说:靠干泥水活的瓦工,闭一只眼一冲,就能大概判断水平线在哪里,怎么样砌墙。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听汽车发动起来的声响,就能判断车子的状况,哪里存在小问题需要及时检修。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多年的农民,根据时令的发展变化和庄稼的涨势,就能判断这一年的收成……正所谓孰能生巧,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了解深刻的时候,便能知道其中的规律,便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新闻稿件的创作亦是如此。

所谓新闻敏感度,就是新闻工作者捕捉新闻事件的敏感程度。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快速了解某个事实或事件是不是具有报道的意义,感知事件的价值和预测该事件作用的能力。二是留心某个看似平常事件,但能以小见大,从中引出重要影响力新闻的能力。三是能了解某件事实当中,哪些是值得突出报道的,哪些是一笔带过的能力。四是能了解哪些事实,哪些材料能引起大众的兴趣,进而成为新闻线索的能力。

新闻敏感度是一种职业的敏感力,这种敏感力可使新闻工作者在日常所见所闻中快速搜索并捕捉新闻线索,进而形成新闻稿件或报道。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长期的新闻写作实践中不断培养和锻炼。因为毕竟我们周围的世界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不可能都拿来作为新闻,只有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和识别能力,发现其中有价值、对人们有启发作用的才可能作为新闻来发掘。

记得在上学期间,听老师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老师的一位朋友外出培训,乘坐工具是高铁。在列车运行到某站点停靠的时候,一位老奶奶拎着大布袋,很吃力走了上来。当时,列车内已经没有座位了,又正值中午时间,许多人都打起来瞌睡,都没有注意到老奶奶进入到火车里面。这时候,坐在靠走廊的一位小女孩主动站了起来,并有礼貌的对老奶奶说:“奶奶,你坐这儿吧。”这个很有意义的瞬间被老师的朋友看在了眼里,随即就拿出纸笔,在列车上写了一篇小新闻稿,题目就叫《最温暖的让座》,没过两天,便在当地报纸刊登了。老师说,他的这位朋友就是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老手”,有一定的新闻敏锐性。假如当时他没有在意,或者没有上心,那么就不会形成这样一篇稿件。因此,新闻敏感度需要我们时时留意身边有意义的事情,去观察、去感悟、去提炼。

新闻敏感度是比较宽泛的说法,有许许多多的学问门道在里面,新闻工作者需要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新闻工作实践,慢慢积累、慢慢培养。不妨从身边发生的温暖人心、有正能量的事情出发,从身边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在实践中提炼总结,从而不断增强自己感知新闻的敏感程度,抓住每个容易消逝的瞬间,写出更有质量的新闻报道。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闻工作者要写好一篇新闻报道,特别是纪实类的新闻,就必须第一时间了解知道当下发生的事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闻。那么问题是,新闻工作者如何寻找并捕捉到新闻事件呢?写新闻稿件的素材从何而来呢?我想要做到腿、眼、嘴、脑、手并用,即多跑腿,深入基层,深入生活,鲜活生动的新闻素材往往孕育在基层生活之中;多用眼,就是要多观察,多注意周围的新鲜事物,启发灵感;多动嘴,就是要多问,不怕麻烦,问领导,问同事,问周围的群众,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真正把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多动脑,遇事多思考,哪怕是日常发生的小事,里面是不是蕴含着积极的意义?蕴含着正能量?要多加分析思考;多动手,就是要多写多记,随身携带日记本,把遇到的、见到的新鲜事儿及时记录下来,哪怕随即形成不了新闻,也可为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在平时新闻创作中,相当一部分新闻工作者常常不知道写些什么,常常为新闻素材而发愁,其实,并不是没有可写的东西,而是工作方法和作风不对。央视曾经推出的“走转改”活动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走”就是走基层,新闻工作者要常常深入到基层走一走,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大量鲜活生动的新闻事件都是来自基层的,因此要善于从基层、从乡村中发现新闻线索,寻找写作灵感;“转”就是转作风,新闻写作特别是纪实类新闻力求准确、客观、实事求是,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摒弃浮躁、急于求成的心理,沉下身去,安下心来,扎扎实实的从客观事实出发,多传递好的、正能量的新闻报道;“改”就是改文风,新闻纪实类稿件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求文风朴实、客观准确,能把事件搞清楚就可以。所以,新闻工作者要从事件的客观实际出发,学会顺藤摸瓜,将事件的前因后果如实呈现清楚,并对相关的人物进行采访、记录,力求达到准确客观地再现整个新闻事件。

所以,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生活中时时用心、处处留意,不放过身边任何一个人说的任何一件事,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别人把这件事说完了就完了,而我们新闻工作者还要做进一步的思考,看看能不能成为一件新闻线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尽可能多的新闻线索。

另外,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对周围的事物时刻充满敏感,要时刻保持足够的热情和兴趣,要将每一个可能的场合当作创作平台,无论是在饭店吃饭也好、在外旅游也好、还是与周围其他人交谈也好,要时时处处留心留意,因为有可能某个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举动就能成为一条新闻线索。新闻工作者要打破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只有将采访者叫到办公室,面对面坐下来正式采访才是新闻创作;其实不然,在非正式场合的交谈和交流,更有可能成为新闻的素材和来源。

在进行纪实类新闻稿件创作的时候,新闻工作者还要注重追求细节,不能大而化之,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来进行创作,只知道事件的大概轮廓是远远不够的,要深挖细抠,深入分析、查找事件的本质或原因,这样写出来的稿子才有深度,才有吸引力,才能被媒体记住。比如,同样是报道美丽乡村,如果你不细心查找所关注的乡村特点特色、发展路径、产业规划等,往往你就会陷入一般化、庸俗化的怪圈,把本就充满鲜活故事的乡村文化生活细节给埋没了,写出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特色、显得更加苍白无力。

(三)掌握写作技巧,提炼好新闻主题。用事实说话是纪实类新闻的最大特点。因此,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稿件创作时,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特点,要用事实说话,多用原词原句,多引用当事人的叙述,尽量不掺杂我们自身的主观判断和臆造,防止事实扭曲或偏离。我们身边有好多领导、好多基层干部其实在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等方面还是有许多闪光点可以发掘的,但由于有的领导同志、基层干部为人低调、羞于张扬,所以要想采访他们的事迹还需要多花费一些心思。这也是考验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耐心、耐力和脸皮的时候,需要我们去做举一反三的工作,这方面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自己在工作实践中多去体会、多去思考。

那么,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到底有没有捷径或技巧呢?这里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捷径可走,就是多练、多练、多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果硬是要说成“技巧”,那需要强调的就是,首先要明确新闻的主题,即这篇报道围绕什么主题来写?需要突出价值理念是什么?通过事件描述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是一篇新闻稿件的灵魂和价值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理解和掌握当下国家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取向,社会弘扬什么,需要什么,倡导什么,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确定新闻主题的时候,也要紧紧围绕着主题来展开,这样,通过新闻主题组织起来的新闻稿件,让人读起来才有吸引力,才能鼓舞人心,给人以启迪和警示。其次,要把握好新闻的主题。新闻的主题是一篇新闻稿件的灵魂,如果主题不明确,那么读者就无法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什么。文章的主题犹如穿珍珠的线,如果没有这样的线,那么再好的珍珠也成不了装饰品。再就是,文章的主题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否则文章就显得肤浅、平淡无味,成不了好的新闻稿件,达不到以飨读者的目标要求。

相关阅读

更多资源选择
软文发布平台
电话咨询:19128500281
软文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咨询
软文发布平台
软文发布平台
软文发布平台